English

我国数控产业该“翻身”了

专家指出
2000-11-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林英 本报通讯员 何春权 我有话说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梁训等著名数控专家日前在出席“数控攻坚战略研讨会”时发出呼吁:我国数控产业面临难得的“翻身”机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大力扶持国产数控产业,以改变数控机床关键设备多年依赖进口的局面。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因而数控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数控产业走过了一段弯路:40多年前,我国对机床数控化的研究与世界同步。80年代后,由于质量等原因,国产数控机床声誉大损,和计算机芯片及集成电路、汽车生产线等产业一样,数控机床的关键设备大部分都由国外引进。

从“六五”到“九五”,我国对数控技术进行了20多年的攻关,促成了我国数控系统技术质量的飞跃。如今,我国已经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都与国外产品相差无几,如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等,已可向用户提供经济型、普及型和高级型三个档次的产品,任何一种机床类别,如车、铣、镗、磨等均可供应相应的国产数控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为其开发专用系统,开发周期不超过三个月。可以说,作为国家装备工业根基的中国机床工业,在经历多年低迷之后,终于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机遇还体现在市场上,目前我国机床拥有量中数控机床的比重只有1.9%,而日本在1994年就已达到20.8%。这种潜在市场是颇具规模的。

但是也应看到,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各国数控产业之间的竞争势必日益激烈。与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我国数控产业仍然有多方面的差距: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产品数量小,品种少,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名牌产品;产品整体性能差距大,特别是在外观和可靠性上;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高性能功能附件还需要进口。

为了实现我国数控产业的翻身,梁训、周延佑等著名数控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培养一批“小巨人”企业;在产业部门的支持下,改造现有机床,比如说年产量达320万辆的农用车就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国家支持建立示范工程,全部采用国产系统,在用户中树立对国产数控系统的信心;必须实现功能部件的成套化供应,尽快改革现有的销售体制,建立代理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